中效板式过滤器的初阻力如何测量?
发布日期:2025-07-17 作者: 点击:
中效板式过滤器的初阻力是指过滤器在全新状态下(未积尘时),气流通过滤材所产生的压力损失,是评估过滤器性能和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。测量初阻力需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,确保数据准确,具体方法如下:
明确测量标准
参考行业标准(如 GB/T 14295-2019《空气过滤器》、EN 779 等),初阻力需在额定风量下测量(额定风量由过滤器规格决定,如 2000m³/h、3000m³/h,标注于产品铭牌或说明书)。
准备测量设备
电子压差变送器(数字显示,适合高精度测量);
U 型管压差计(液体柱式,适合简易场景,需注意水平放置避免误差)。
压差计:精度需≥1Pa,常用类型包括:
风洞试验台或风道系统:能稳定控制气流速度,确保通过过滤器的风量达到额定值。
辅助工具:风速仪(校准风量用)、密封胶条(避免测试时漏风)、卷尺(测量过滤器尺寸)。
过滤器预处理
确保过滤器为全新未使用状态,去除包装,检查滤材无破损、边框密封完好。
若过滤器存放过久(如超过 6 个月),需在洁净环境中静置 24 小时,避免环境粉尘附着影响测量。
安装过滤器
将过滤器固定在风洞或测试风道的测试段,确保:
过滤器与风道边框密封严密(可贴密封胶条或用硅胶密封),避免气流从缝隙漏过(漏风会导致测量阻力偏低)。
过滤器平面与气流方向垂直,滤材表面无褶皱、拉伸,保持自然展开状态。
校准风量
启动风机,调节风速至过滤器的额定风量(如某过滤器额定风量为 2500m³/h,需通过风速仪测量风道截面风速,计算实际风量并调整至匹配值)。
风量稳定后(波动范围≤±5%),维持 3~5 分钟,让气流状态稳定。
测量压差
上游探头:距离过滤器进风面 1~2 倍风道直径处(避免风口直射导致局部湍流影响数据);
下游探头:距离过滤器出风面 0.5~1 倍风道直径处,确保测量的是过滤器本身的阻力,而非风道局部阻力。
将压差计的两个探头分别置于过滤器的进风侧(上游)和出风侧(下游),探头位置需满足:
待压差计读数稳定后(数字显示波动≤±2Pa),记录数值,即为该过滤器的初阻力。
重复测量与取平均值
同一过滤器需在额定风量下重复测量 3 次,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初阻力(减少偶然误差)。
避免风量偏差
初阻力与风量呈正相关(风量越大,阻力越高),若测量时风量高于额定值,会导致初阻力虚高;反之则偏低。因此,风量校准是关键步骤。
排除环境干扰
测试环境需洁净(如 Class 8 及以上洁净室),避免空气中的粉尘在测量过程中沉积到滤材上,导致阻力逐渐上升,影响准确性。
不同规格的差异
同一型号但尺寸不同的过滤器(如 592×592×46mm 与 287×592×46mm),初阻力可能不同(面积越大,相同风量下风速越低,阻力越小),需按实际规格单独测量。
与出厂参数对比
测量结果需与产品说明书标注的初阻力范围(如 50~80Pa)对比,若偏差超过 ±15%,可能是过滤器质量问题(如滤材密度异常、边框密封不良),需排查原因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准确测量中效板式过滤器的初阻力,为后续终阻力设定(通常为初阻力的 2~3 倍)、系统风压设计及过滤器更换提供可靠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