测量中效板式过滤器初阻力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发布日期:2025-07-17 作者: 点击:
测量中效板式过滤器的初阻力是评估其性能的基础环节,操作中需注意多个细节以确保数据准确,避免因外界干扰或操作不当导致误差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:
环境洁净度
测量需在低粉尘环境(如洁净度≥8 级的洁净室或专用测试间)进行,避免空气中的颗粒物在测量过程中沉积到滤材表面,导致阻力随时间上升,影响 “初阻力” 的真实性。
环境温度、湿度需稳定(建议温度 15~35℃,相对湿度 40%~60%),极端温湿度可能导致滤材变形(如受潮膨胀)或气流状态异常,间接影响阻力测量。
设备精度与校准
压差计:需选用精度≥1Pa 的设备(如电子压差变送器、高精度 U 型管压差计),且需在有效期内校准(每年至少校准 1 次),避免因设备误差导致数据失真。
风量控制设备(如风机、风阀):需能稳定调节风量,确保通过过滤器的风量波动范围≤±5%(额定风量),风量不稳定会直接导致阻力数据波动。
辅助工具:风速仪(用于校准风量)需定期校准,避免因风速测量不准导致风量偏离额定值。
过滤器本身状态
必须使用全新、未开封的过滤器,且确认滤材无破损、褶皱、变形,边框密封胶无脱落(破损或变形会导致局部漏风,使测量阻力偏低)。
若过滤器存放超过 6 个月,需在洁净环境中静置 24 小时,去除表面可能附着的浮尘,再进行测量。
安装密封性
过滤器需与测试风道(或风洞)的边框严密密封(可通过密封胶条、硅胶或专用密封垫辅助),确保气流完全通过滤材,无 “旁通漏风”(漏风会导致实际通过滤材的风量减少,测量阻力偏低)。
过滤器安装需垂直于气流方向,滤材表面保持自然舒展,避免因安装歪斜导致气流分布不均,局部阻力异常。
严格匹配额定风量
初阻力的定义是 “额定风量下的阻力”,需根据过滤器铭牌标注的额定风量(如 2000m³/h、3000m³/h)精确调节测试风量,禁止用非额定风量的数据替代(阻力与风量呈正相关,风量每增加 10%,阻力约增加 20%~30%)。
风量调节后需稳定 3~5 分钟,待气流状态稳定(如风速仪读数波动≤±0.1m/s)再开始测量。
压差计探头位置
上游探头(进风侧):需安装在距离过滤器进风面1~2 倍风道直径的位置,远离风口或涡流区,避免局部湍流导致的压力波动。
下游探头(出风侧):需安装在距离过滤器出风面0.5~1 倍风道直径的位置,确保测量的是过滤器本身的阻力,而非风道弯头、变径等部件的局部阻力。
探头需正对气流方向,避免倾斜或贴近壁面(壁面附近气流速度低,压力测量不准确)。
读数时机
待压差计读数稳定至少 30 秒(数字显示波动≤±2Pa)后再记录,避免读取瞬时峰值或谷值。
重复测量取平均值
同一过滤器需在额定风量下重复测量 3 次,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初阻力(单次测量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,如瞬间气流扰动)。
若 3 次测量值偏差超过 ±5%,需检查安装密封性、风量稳定性或过滤器是否存在质量缺陷(如滤材密度不均)。
不同规格过滤器的区分
同一型号但尺寸不同的过滤器(如 592×592×46mm 与 287×592×46mm),因滤材面积不同,相同额定风量下的风速不同,初阻力也会有差异,需按实际规格单独测量,不可混用数据。
避免人为干扰
测量过程中,人员需远离测试区域,避免走动导致气流扰动;禁止触碰过滤器或压差计探头,防止设备移位影响数据。
与出厂参数对比验证
测量结果需与产品说明书标注的初阻力范围(如 50~80Pa)对比,若偏差超过 ±15%,需排查原因(如过滤器质量问题、测量设备故障),而非直接采用测量值。
通过严格遵循以上注意事项,可确保中效板式过滤器初阻力测量的准确性,为后续系统设计、终阻力设定及过滤器更换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