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类型的送风天花在安装时有哪些注意事项?
发布日期:2025-07-02 作者: 点击:
不同类型的送风天花因技术原理、结构设计及应用场景的差异,安装时需遵循不同的技术规范和注意要点。以下是基于送风天花核心分类的安装注意事项详解,结合行业标准与实操经验,确保安装质量与洁净效果:
吊顶平整度要求:安装基面水平度误差≤2mm/m,避免气流偏移(需用激光水平仪校准)。
送风面与回风口布局:送风面与地面距离宜控制在 2.5-3m,回风口需对称布置于地面或侧墙下部,确保气流垂直贯通。
风速均匀性测试:安装后需用风速仪检测截面风速,偏差需≤15%(标准值 0.36-0.54m/s)。
气流方向校准:送风端与回风端需严格对齐,避免障碍物(如灯具、管道)阻挡气流,间距宜≥6m 以形成稳定层流。
墙面密封性:非送风侧墙面需做密封处理(如硅胶填缝),防止外界污染空气渗入。
末端过滤保护:回风端需加装中效过滤器,防止灰尘堆积影响气流阻力。
送风口布局原则:采用分散式布置(如顶送侧回),送风口间距≤3m,避免形成气流死角。
换气次数控制:根据洁净等级设定换气次数(ISO 8 级需≥15 次 /h),安装后需通过风量罩实测验证。
过滤器安装 “三禁”:
禁止徒手接触滤材(需戴无尘手套);
禁止倒置安装(箭头方向必须与气流方向一致);
禁止安装后强行移位(避免密封胶开裂)。
现场检漏要求:安装后需用光度计进行扫描检漏(HEPA 泄漏率≤0.01%,ULPA≤0.001%),重点检测边框与滤芯接缝处。
过滤层级顺序:按 “初效→中效→高效” 顺序安装,相邻过滤器间距≥200mm,防止前级滤材粉尘脱落污染后级。
压差表安装:每级过滤段需配置独立压差表,便于监控滤芯堵塞情况(高效段压差≥250Pa 时需更换)。
风压匹配测试:需与空调机组联动调试,确保送风静压≥150Pa(通过风管压力表实时监测),避免因压力不足导致风速不达标。
风管密封重点:与送风天花连接的风管需采用 “法兰 + 密封胶条” 连接,接缝处用铝箔胶带密封,防止漏风(漏风率≤1%)。
FFU 吊装精度:单个 FFU 水平度误差≤1mm,多台拼接时整体平面度误差≤3mm(避免气流短路)。
电气安全规范:FFU 电源需独立回路,接地电阻≤4Ω,风机接线盒需做防水处理(IP54 等级)。
噪音控制:安装后实测噪音≤65dB(距设备 1m 处),超限时需加装隔音棉或调整风机转速。
吊装承重要求:需确认吊顶承重≥50kg/m²(含设备自重 + 检修荷载),吊挂件采用膨胀螺栓 + 角钢支架(间距≤1.2m)。
运输保护:整体设备需用防震包装,吊装时严禁磕碰过滤器边框(可用木板包裹保护)。
模块拼接密封:模块间采用 “凹凸槽 + 硅橡胶条” 密封,拼接后用专用夹具固定,缝隙处涂覆单组份室温硫化硅橡胶(固化后硬度 40±5 Shore A)。
检修空间预留:模块上方需预留≥600mm 检修通道,便于更换过滤器或检修风机。
与吊顶齐平处理:安装时需用水平尺校准,边缘与吊顶间隙≤1mm,并用医用级密封胶填充(如聚硫密封胶),防止积尘。
防尘设计:面板表面需做电解抛光处理(粗糙度 Ra≤0.8μm),避免颗粒附着。
抗菌材质要求:面板需采用 304 不锈钢(厚度≥1.2mm),表面喷涂抗菌涂层(抑菌率≥99%)。
无影灯集成设计:送风天花需与无影灯底座一体化密封,连接处采用环形硅胶垫(压缩量≥30%)。
符合 GB 50333 标准:安装后需测试手术区截面风速(0.2-0.4m/s),细菌浓度≤2cfu/m³。
静电控制措施:设备金属部件需接地(接地电阻≤1Ω),过滤器边框需用导电胶密封(表面电阻 10⁶-10⁹Ω)。
微振动监测:安装后需测试设备运行时的振动幅值≤5μm(避免影响芯片加工精度)。
在线检漏接口:高效过滤器需预留 DOP 检漏测试口(直径 6mm),便于定期在线检测。
清洁验证设计:面板转角处需做 R≥50mm 圆弧处理,避免死角,安装后需通过异丙醇擦拭验证清洁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