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维护和保养送风天花?
发布日期:2025-07-02 作者: 点击:
送风天花作为洁净环境的核心设备,其维护保养直接影响空气洁净度、设备寿命及运行效率。以下从日常维护、关键部件保养、故障排查及专业检测等方面展开说明:
面板清洁:
用无尘布蘸取 75% 乙醇或专用中性清洁剂擦拭送风面板表面,清除灰尘、污渍(避免使用腐蚀性溶剂,防止破坏抗菌涂层或不锈钢材质)。
对孔板、格栅型面板,需用软毛刷轻扫孔隙内的积尘,避免气流受阻。
密封性检查:
查看静压箱与天花板接口、过滤器边框是否有漏风(可通过烟雾测试或手感风压),发现缝隙及时用密封胶(如硅酮密封胶)修补。
运行状态监测:
观察控制面板指示灯是否正常,记录风机运行电流、压差表读数(初始压差需存档,作为后期更换过滤器的参考)。
使用热球式风速仪在送风面下 15-30cm 处均匀选取 9-16 个检测点(按网格布点),垂直层流型风速应维持在 0.3-0.5m/s,乱流型需≥0.1m/s,各点偏差≤20%。
若某区域风速下降超过 30%,可能为过滤器堵塞或风机效率降低,需进一步排查。
更换周期:
HEPA 过滤器:常规使用 1-2 年,或当压差比初始值升高 50% 时更换(如初始压差 250Pa,超过 375Pa 需更换)。
ULPA 过滤器:寿命通常 3-5 年,适用于半导体等高精度场景,需结合 PAO 检漏测试结果判断(泄漏率>0.01% 时必须更换)。
更换注意事项:
更换前关闭风机,对周边区域消毒(如手术室需提前 30 分钟开启消毒模式)。
拆卸过滤器时轻拿轻放,避免滤材破损,安装时确保边框密封胶条压实,无褶皱。
FFU(风机过滤单元):
清理风机叶轮表面灰尘(可用压缩空气吹扫),检查轴承润滑情况,添加耐高温润滑脂(如锂基脂)。
测试风机转速与噪音:正常运行时噪音应≤65dB(A),若出现异响或转速下降,需更换电机或电容。
静压箱内风机:
检查皮带松紧度(用手指按压皮带中部,下垂量≤1cm),老化开裂的皮带需及时更换。
对压差传感器、风速传感器进行校准(使用标准表比对),误差超过 ±5% 时需调整或更换。
测试控制面板的联动功能(如与空调系统、火灾报警系统的连锁停机),确保应急响应正常。
抗菌处理:每月用含氯消毒剂(500mg/L)擦拭面板,重点清洁手术灯、吊塔与送风天花的交界区域(易积尘)。
防渗漏检查:查看静压箱顶部是否有冷凝水或漏水痕迹(空调系统除湿不足可能导致),及时调整室内湿度(控制在 40%-60% RH)。
抗静电维护:每季度用防静电抹布擦拭 FFU 外壳,测试接地电阻(≤10Ω),避免静电吸附微尘污染晶圆。
高效过滤器检漏:每年用 PAO 发生器对 FFU 进行扫描测试,重点检查过滤器边框、密封胶处,泄漏点需用专用密封胶修补或更换过滤器。
负压密封检测:使用烟雾笔检查送风天花与天花板的接缝,确保负压状态下无气流外溢(实验室负压值需维持 - 10Pa 至 - 30Pa)。
排风过滤器处理:更换排风高效过滤器时,需先进行原位消毒(如甲醛熏蒸),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,避免有害微生物泄漏。
洁净度检测:使用粒子计数器检测室内悬浮粒子浓度(如 ISO 5 级洁净室需满足≥0.5μm 粒子数≤3520 个 /m³),若超标需检查过滤器泄漏或气流组织异常。
风量平衡测试:通过风量罩测量各送风单元的送风量,确保总风量与设计值偏差≤10%,避免区域间气流失衡。
故障现象
可能原因
解决措施
送风风速大幅下降 过滤器堵塞、风机皮带松弛或电容失效 更换过滤器、调整皮带张力或更换电容
室内洁净度不达标 过滤器泄漏、送风面板破损或回风受阻 检漏修补 / 更换过滤器、修复面板、清理回风口
运行噪音异常 风机轴承磨损、静压箱共振 更换轴承、加装隔音棉或加固静压箱支架
控制面板报错 传感器故障、线路接触不良 校准 / 更换传感器、检查线路连接
建立档案: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、内容、更换部件型号及检测数据(如压差、风速、洁净度),形成趋势分析图表,预判设备寿命。
培训要求:维护人员需经过洁净室操作培训(如 ISO 14644 标准),医疗场所维护人员需额外掌握无菌操作规范。
应急预案:备用过滤器、风机等关键部件需按 10%-20% 的装机量储备,突发故障时可快速更换,减少停机时间。
送风天花的维护保养需遵循 “预防为主,防治结合” 的原则,通过日常清洁、周期性检测及专业维护,确保过滤器效率、气流均匀性及设备可靠性。不同行业场景(医疗、半导体、生物安全等)需根据其特殊要求制定针对性方案,最终实现洁净环境的持续稳定运行,降低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损失或安全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