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制定洁净棚的日常维护计划?
发布日期:2025-07-01 作者: 点击:
制定洁净棚的日常维护计划需结合设备特性、行业标准及使用频率,形成系统化、周期性的管理方案。以下从计划框架、周期划分、执行要点及落地工具四个维度,提供可实操的制定指南:
核心目标:维持洁净度等级(如 ISO 5-8 级)、延长过滤器寿命、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性。
制定原则:
结合行业规范(如 GMP、ISO 14644-1)与设备厂商建议。
模块
包含组件
关键参数(示例)
空气过滤系统 初 / 中 / 高效过滤器、FFU、匀流膜 过滤器阻力、风速、泄漏率
气流控制系统 风淋室、传递窗、压差表 吹淋风速、压差(≥5Pa)
环境监测系统 尘埃粒子计数器、温湿度传感器 粒子数、温湿度(22±2℃/50±5% RH)
辅助设施 防静电地面、照明、灭菌装置 静电值、照度(≥300lux)
项目
检查方法
标准值
异常处理措施
压差表读数 目视观察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≥5Pa 检查风阀开度、过滤器是否堵塞
风机运行状态 听异响 + 控制面板指示灯 无异常噪音、绿灯常亮 停机排查电机或电路
地面 / 台面清洁度 白手套擦拭(50cm² 区域) 无可见灰尘 用无尘拖把 + 消毒剂清洁
风淋室吹淋时间 秒表计时 30 秒 ±5 秒 调整时间继电器或更换传感器
初效过滤器清洗 / 更换:
无纺布材质初效可清洗(用中性洗涤剂浸泡 10 分钟,晾干后安装),纸质初效直接更换,清洗 / 更换后记录阻力值(新过滤器阻力≤50Pa)。
传递窗紫外灯检查:
用紫外辐照计测量强度(距灯管 1m 处≥70μW/cm²),累计使用时间超 2000 小时需更换,照射时关闭两侧门确保密封性。
静电系统测试:
用静电电压表检测工作台面、椅子的表面电阻(10^6-10^9Ω),接地电阻≤1Ω,不合格时更换防静电耗材或检查接地线。
FFU 性能检测:
用风速仪在过滤器下方 15cm 处扫描(均匀布点≥9 点),平均风速需维持 0.45m/s±20%,若风速降低 15% 以上,可能需更换中效或高效过滤器。
尘埃粒子数动态监测:
按 ISO 14644-1 标准,在工作区高度采样(采样量≥1m³),若某粒径粒子数超标 20%,需立即排查泄漏点(如高效过滤器边框)。
密封胶条检查:
检查洁净棚四周密封胶条是否老化、开裂(用手指按压,回弹差则需更换),门框密封条需涂硅基润滑剂防止硬化。
周期
任务
技术要点
季度 中效过滤器更换 采用袋式中效(F7-F9 级),更换时需关闭风机,新旧过滤器压差对比(新滤器阻力≤100Pa)
季度 地漏消毒 + 水封检查 倒入 500ml 次氯酸钠溶液(有效氯 500ppm),水封高度≥50mm,防干涸需每周注水
年度 高效过滤器泄漏测试 用气溶胶发生器 + 粒子计数器扫描边框,泄漏率≤0.01%,漏点用密封胶修补或整体更换
年度 系统性能认证(第三方检测) 委托机构进行静态 / 动态洁净度检测,出具 ISO 等级认证报告,作为合规性依据
日常巡检由车间操作人员完成(需经洁净室管理培训,考核通过后上岗);
过滤器更换、泄漏测试等专业操作必须由厂商认证工程师执行(如 FFU 拆装需佩戴防尘帽、手套,避免污染过滤器)。
建立过滤器库存预警表(如高效过滤器按 “使用周期 + 阻力值” 双重预警,当阻力达到初始值 2 倍时触发更换流程);
关键耗材(如密封胶、防静电台垫)需定点采购,保留批次检测报告,防止非认证产品引入污染。
突发污染事件:
立即隔离污染区(拉警戒线),记录污染时间、范围;
用无尘布吸附液体,再用 75% 酒精擦拭 3 遍,最后用粒子计数器扫描确认洁净度恢复;
设备故障停机:
若 FFU 停机超过 1 小时,需启动备用风机(如临时架设层流罩),并在重启后运行 4 小时以上再检测洁净度。
周期
日期
维护项目
责任人
执行结果
异常备注
每日 2025-07-01 压差检测 张三 正常 -
每周 2025-07-05 初效过滤器清洗 李四 阻力从 45Pa 升至 60Pa,已清洗 -
每月 2025-07-15 FFU 风速测试 王五 平均风速 0.42m/s(标准 0.45±0.09),需关注 -
用 Excel 绘制 “过滤器阻力 - 时间” 曲线,当阻力增长斜率突然变陡(如每月增幅>10Pa),提示可能有灰尘堆积或气流堵塞;
定期生成 “洁净度检测数据雷达图”,直观展示各粒径粒子数是否偏离控制限。
半导体行业:
维护计划需增加 “硅颗粒污染检测”(每周用表面粒子计数器扫描设备表面),禁用含氯消毒剂(改用异丙醇),维护工具需经 121℃高温灭菌 30 分钟。
医药行业:
每月需进行微生物监测(沉降菌检测,培养皿放置时间≥4 小时),消毒剂需交替使用(如乙醇与新洁尔灭每季度轮换),并记录灭菌效果验证数据。
每季度召开维护复盘会,分析异常事件(如过滤器提前失效)的根本原因(可用 5Why 法),调整维护周期(如将某车间的初效更换从每月 1 次改为每两周 1 次);
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(如 EHS 软件),设置维护任务自动提醒,同步上传检测数据形成知识库,为后续扩建或改造提供依据。
通过以上结构化计划,可将洁净棚维护从 “经验驱动” 转为 “数据驱动”,确保各环节责任到人、标准明确,最终实现洁净度的长期稳定与成本优化(据统计,规范维护可使过滤器寿命延长 30%-50%,故障停机率降低 60%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