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平流超净工作台的气流速度应该如何检测和调整?
发布日期:2025-05-16 作者: 点击:
水平流超净工作台的气流速度是保证洁净效果的关键参数(通常要求 0.3~0.5m/s),需定期检测和调整。以下是具体方法和操作要点:
热球式风速仪(最常用):精度较高,适用于低风速检测(0.05~5m/s),需提前校准。
叶轮式风速仪:适合粗略测量,响应快但精度较低。
烟雾发生器 / 示踪粒子:辅助观察气流流向是否均匀(非定量检测)。
设备开机运行至少 30 分钟,待风机稳定且紫外灯关闭(避免干扰检测)。
关闭门窗,减少人员走动,确保环境气流稳定。
校准风速仪:按说明书用标准风洞或已知风速环境校准(若仪器有自动校准功能可直接使用)。
采用 网格布点法,在工作台操作面上方 10~15cm 处 均匀设置检测点(示例如下):
小型工作台(宽度≤1.2m):横向 3 点(左、中、右),纵向 2 排(前、后),共 6 点。
大型工作台(宽度>1.2m):横向每 30cm 设 1 点,纵向每 40cm 设 1 排,总点数≥9 点。
将风速仪探头垂直于气流方向(水平指向操作面后方),稳定停留 5~10 秒,记录每个点的数值。
重点检测进风口附近、高效过滤器边缘、台面角落等易出现气流不均的位置。
计算平均值:所有检测点数值的算术平均值应在 0.3~0.5m/s 范围内。
检查均匀性:各点风速与平均值的偏差需≤±20%(即最低风速≥0.24m/s,最高≤0.6m/s)。
若超出范围,需分析原因并调整(见下文)。
可能原因:
初效 / 高效过滤器堵塞:长期未清洁或更换,滤材积尘导致阻力增大。
风机老化:叶轮磨损或电机功率下降(常见于使用 5 年以上设备)。
进风口受阻:设备背面 / 侧面离墙过近(<30cm),或进风口滤网被杂物覆盖。
调整方法:
清洁 / 更换过滤器:
初效过滤器:拆卸后用清水冲洗或吸尘(若为一次性滤材则直接更换,参考初效过滤器更换方法)。
高效过滤器:若使用超过 2 年或检测风速持续偏低,需联系专业人员更换(不可自行拆卸,避免破坏密封)。
检查安装间距:确保设备与墙壁间距≥30cm,清理进风口杂物。
测试风机性能:用万用表检测电机电压是否正常,若风机故障需更换同型号部件。
可能原因:
过滤器安装松动:高效过滤器与框架间存在缝隙,导致气流短路。
风机档位设置错误:部分设备有高 / 低风速档位,误调至 “高速” 档。
高效过滤器破损:滤材开裂或密封胶老化,气流从破损处加速流出。
调整方法:
检查过滤器密封:停机后打开设备顶部检修板,观察高效过滤器边缘是否贴合,重新紧固螺丝或补涂密封胶(需专业人员操作)。
重置风机档位:按说明书将风速调至 “标准档”(若有档位调节功能)。
更换高效过滤器:若确认滤材破损,需整体更换(建议由厂家或认证服务商执行)。
若各检测点风速差异过大(>±20%),可能是气流分布不均导致,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:
调整导风板角度:部分工作台顶部设有导风板,通过旋转或移动导风板改变气流方向(需在停机状态下操作,逐步微调后重新检测)。
清洁均流膜:操作面上方的均流膜(多孔板)若积尘,可用软毛刷或吸尘器清理(勿用水冲洗,避免变形)。
排查设备安装水平度:用水平仪检测工作台是否倾斜,调整地脚螺丝至水平(倾斜会导致气流偏移)。
日常监控:每次使用前观察设备面板的风速指示灯(若有),绿色表示正常,黄色 / 红色需立即检测。
定期校准:
实验室用工作台:每3~6 个月用风速仪全面检测一次。
工业生产用工作台:每月检测一次,高粉尘环境需缩短至每 2 周一次。
记录存档:填写《气流速度检测记录表》,内容包括:检测日期、各点数值、平均值、调整措施、检测人签名等,作为设备维护的依据。
安全操作:检测或调整内部部件时需先断电,并佩戴手套防止划伤(部分设备内部有锋利边缘)。
专业维护:涉及高效过滤器更换、风机拆解等操作,必须由厂家授权人员完成,避免破坏设备密封性或引发安全事故。
法规合规:若用于制药、食品等行业,需符合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》(GMP)等标准,检测记录需可追溯。
通过规范检测和调整,可确保水平流超净工作台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,保障实验或生产的洁净环境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