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测试净化新风柜的安装效果?
发布日期:2025-07-10 作者: 点击:
测试净化新风柜的安装效果,需从风量与风压、过滤效率、密封性、噪音控制、功能稳定性等核心维度入手,结合专业工具和直观方法验证,确保设备达到设计标准。以下是具体测试方法和判断标准:
风量实测
测量每个送风口的面积(长 × 宽,单位:㎡);
用风速仪在送风口中心位置(距离风口 10cm 处)测试风速,连续测 3 次取平均值(单位:m/s);
计算单风口风量:风量(m³/h)= 风速 × 面积 ×3600,所有送风口风量总和即为总送风量。
工具:风速仪(精度≥0.1m/s)、卷尺。
方法:
判断标准:总送风量应≥设备标称值的 90%(如标称 300m³/h,实测需≥270m³/h),若低于 80%,可能是管道堵塞、弯头过多或安装时滤网未拆保护膜。
风压测试(针对管道阻力)
工具:风压计(量程 0-500Pa)。
方法:在设备出风口(未接管道时)和最远送风口分别测静压,两者差值即为管道风压损失。
判断标准:风压损失应≤设备标称机外静压的 50%(如设备静压 200Pa,实际损失需≤100Pa),否则说明管道设计不合理(过长、弯头过多)。
送风均匀性
简易方法:在每个送风口悬挂轻质纸条(如 A4 纸裁条),开机后观察纸条飘动幅度,若部分风口纸条不动或幅度明显偏小,说明管道风量分配不均(可能是分支管道尺寸不一致或阀门未调好)。
PM2.5 净化效率
关闭门窗,在房间内均匀布置 3-5 个检测点(如客厅中央、卧室床头),测初始 PM2.5 浓度;
开启新风柜最高档,运行 1 小时后复测各点浓度;
计算净化效率:(初始浓度 - 最终浓度)/ 初始浓度 ×100%。
工具:激光 PM2.5 检测仪(精度≥1μg/m³)。
方法:
判断标准:若室外 PM2.5 浓度≥100μg/m³,室内最终浓度应≤35μg/m³(达标),净化效率需≥80%(如初始 150μg/m³,最终应≤30μg/m³)。
甲醛 / TVOC 去除(针对带活性炭机型)
工具:甲醛检测仪(精度≥0.01mg/m³)、TVOC 检测仪。
方法:在新装修房间(或人为释放少量甲醛后),关闭门窗测初始值,开机运行 2 小时后复测。
判断标准:甲醛浓度应≤0.08mg/m³,TVOC≤0.6mg/m³,且去除率≥50%(如初始 0.2mg/m³,最终应≤0.1mg/m³)。
滤网完整性检查
方法:运行 1 小时后,关闭设备并拆开滤网,观察初效滤网表面是否有明显灰尘(说明回风正常),高效 HEPA 滤网无破损、无漏风(可用手电筒照射滤网边缘,若有光线透出,可能密封不严)。
管道与接口漏风检测
关闭所有送 / 回风口,将设备调至最大风量,用压力表测机身内部静压(正常应≥100Pa);
用烟雾笔在管道接口、机身与管道连接处、检修口缝隙处移动,若烟雾被吸入或吹出,说明存在漏风。
工具:烟雾笔(或香烟)、压力表。
方法:
判断标准:漏风率应≤5%(即实测总风量与设备出风口风量的差值≤5%),漏风严重会导致净化效率下降、能耗增加。
回风口与污染源隔离
验证:在厨房烹饪(产生油烟)或卫生间排风时,开启新风柜,用鼻子贴近回风口,若闻到明显异味,说明回风口位置不当(距离污染源过近)或管道密封差,需调整回风口位置。
噪音测试
设备 1 米处:低档≤40dB(相当于图书馆安静环境),高档≤55dB(相当于正常交谈);
相邻房间:噪音应比设备处低 15-20dB(如设备处 50dB,卧室应≤35dB),否则可能是管道共振(需包裹隔音棉)或机身固定不稳(需重新紧固)。
工具:分贝仪(量程 30-100dB)。
方法:在设备 1 米处、相邻房间(如卧室)分别测不同档位的噪音(关机状态下先测环境噪音,避免干扰)。
判断标准:
运行稳定性
测试:连续开机 24 小时,观察是否出现自动停机、风量骤降、异响等问题;检查控制面板功能(如定时、档位调节、滤网提醒)是否正常响应。
判断标准:24 小时内无故障,参数稳定(如风量波动≤10%)。
工具:温度计(精度≥0.1℃)。
方法:
分别测量室外进风口温度(T1)、室内回风口温度(T2)、设备出风口温度(T3);
计算热交换效率:[(T2-T3)/(T2-T1)]×100%(冬季制热 / 夏季制冷时测试)。
判断标准:热交换效率应≥60%(如冬季室外 5℃,室内 25℃,出风口温度应≥25 - (25-5)×(1-60%)=17℃),低于 50% 可能是热交换芯安装反了或密封不严。
若以上测试中,风量、净化效率、噪音、密封性均达标,且设备运行稳定,则安装效果合格。若某项不达标,需针对性排查:
风量不足→检查管道是否堵塞、滤网是否安装正确、风机是否故障;
净化效果差→检查滤网是否适配、漏风是否严重、回风口是否引入污染;
噪音过大→加固机身、管道包裹隔音棉、调整风口角度(避免直吹墙面产生共振)。
建议由专业安装团队完成测试,并留存检测数据,作为后期售后维护的参考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