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判断净化新风柜的密封性是否良好?
发布日期:2025-07-10 作者: 点击:
判断净化新风柜的密封性是否良好,需从设备本体、管道接口、滤网安装、送回风口连接等关键部位入手,结合工具检测和直观观察,核心是排查是否存在漏风(未经过滤的空气混入或净化后的空气外泄)。以下是具体方法和判断标准:
密封性差的主要危害:
未经过滤的室外污染空气(如 PM2.5、粉尘)从缝隙混入,降低净化效率;
净化后的洁净空气从缝隙外泄,导致送风量不足,能耗增加;
可能引发管道内负压 / 正压失衡,产生异味倒灌(如厨房、卫生间异味渗入)。
滤网边缘密封检测
关闭设备,拆开滤网舱门,检查滤网与框架的贴合度(是否有明显缝隙);
开启设备至低档风量,将薄纸片放在滤网边缘与框架的缝隙处,若纸片被吸入(说明漏风),或用手电筒从滤网外侧照射,内侧观察是否有光线透出(光线直射处即为漏风点)。
工具:手电筒、薄纸片(如 A4 纸裁条)。
方法:
判断标准:滤网边缘应与框架完全贴合,无光线透出、无纸片吸附,否则需重新安装滤网(确保压条压紧)或更换变形的滤网框架。
设备外壳缝隙检测
方法:在设备运行时,用手触摸机身接缝处(如柜体拼接缝、检修口盖板、控制面板边缘),感受是否有明显气流(正压时向外吹风,负压时向内吸风);或用烟雾笔(推荐)在缝隙处移动,观察烟雾是否被吸入或吹散。
判断标准:接缝处无明显气流感,烟雾笔的烟雾保持稳定(不被缝隙气流扰动),说明外壳密封良好。
管道系统(进风管、出风管、回风管)的接口是密封性薄弱点,需重点检测:
静压法测整体漏风率
关闭所有送风口和回风口(用塑料膜密封);
开启设备至最大风量,测量设备内部静压(稳定后读数,记为 P1);
保持设备运行,逐步打开一个送风口,用流量计测该风口的实际出风量(记为 Q1);
漏风率计算公式:漏风率 =(设备标称风量 - 所有风口实测总风量)/ 设备标称风量 ×100%。
工具:风压计(量程 0-500Pa)、流量计(可选)。
方法:
判断标准:漏风率需≤5%(即实际总风量≥标称值的 95%),超过 10% 说明管道存在严重漏风。
接口局部漏风检测
针对管道的弯头、三通、法兰接口、软管连接处等部位,在设备运行时(保持管道内正压或负压),用烟雾笔靠近接口:
或在接口处涂抹肥皂水,若出现气泡(正压时)或被吸入凹陷(负压时),即为漏风点。
若管道内为正压(送风管道),漏风会导致烟雾被吹散;
若管道内为负压(回风管道),漏风会导致烟雾被吸入接口;
工具:烟雾笔、肥皂水(或泡沫喷剂)。
方法:
重点部位:风管与设备出风口的连接法兰(常见漏风点)、铝箔软管的绑扎处(需用专用卡箍固定,避免胶带老化开裂)、穿楼板 / 墙体的管道预留洞(需用防火密封胶填充)。
风口边缘检测
方法:设备运行时,用薄纸片或烟雾笔贴近送风口 / 回风口与吊顶(或墙面)的缝隙处,若纸片被吸入 / 吹出,或烟雾被扰动,说明风口安装不平整(与墙面有间隙)。
处理:需用密封胶(如中性硅酮胶)填充缝隙,避免未过滤的空气从吊顶夹层渗入。
回风口防倒灌检测
场景:若回风口靠近厨房、卫生间等污染源,需验证是否因密封差导致异味倒灌。
方法:在厨房烹饪(产生油烟)或卫生间开启排风扇时,关闭新风柜的送风功能(仅开回风),用鼻子贴近回风口,若闻到明显异味,说明回风口与管道的密封失效,或止回阀安装错误(如方向反了)。
若以上检测工具不足,可通过设备运行后的实际效果间接判断:
净化效率异常:若 PM2.5 检测仪显示室内浓度始终高于理论值(如室外 PM2.5 为 100μg/m³,设备标称净化效率 90%,但室内长期高于 20μg/m³),可能是外部污染空气从缝隙混入。
送风量骤降:设备标称风量 300m³/h,但实测总送风量仅 200m³/h,且排除管道堵塞、滤网堵塞后,大概率是洁净空气从缝隙外泄。
管道结露:在高湿度环境(如夏季),若管道非保温部位出现结露(尤其是接口处),可能是因漏风导致冷热空气交汇,间接说明密封性差。
滤网边缘、设备外壳无漏风(无光线穿透、无气流扰动);
管道接口漏风率≤5%,局部接口无烟雾扰动或肥皂水气泡;
送回风口与墙面 / 吊顶缝隙密封完整,无异味倒灌;
运行时室内净化效率、送风量达标,无异常能耗升高(如电费骤增可能因漏风导致设备超负荷运行)。
若发现漏风,需及时用专用密封材料(如密封胶、防火棉、卡箍)修复,避免影响设备寿命和净化效果。